新加坡浙商论坛
2017年8月12日下午,《新加坡浙商论坛》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。此次活动的主讲,是本地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和胡逸山博士。
郑永年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,近几年郑教授就中国发起的“一带一路”倡导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。由于他的深广人脉和犀利的观察能力,他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的看法广受社会各界关注。最近郑教授忙于各种事物,虽然接到很多演讲邀请,都只好回绝。主办方浙商总会早在今年年初就邀约了郑教授,今天终于得以实现,实在值得珍惜。
浙商总会会长李国生致欢迎辞后,郑公参简短致辞。论坛正式开始。
郑永年教授首先发表题为“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外交”的演讲。
郑教授提到,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。中国经济早已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,现在需要走出去,寻找新的市场,新的投资机会,中国经济才能继续发展。中国通过投资建设周边不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,转移产业,可以提高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,帮助发展新的市场。
同时,郑教授认为,世界需要中国。世界经济的再平衡,现在靠不是欧洲,也不是美国。 21世纪,需要中国来平衡世界经济,这是由经济体总量决定的。中国有能力担当这次全球化的领头羊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的资本开始过剩,需要开拓海外市场。跟过去的全球化不同,中国的一带一路以实体经济的转移产业为目的。这个模式有可持续性,能解决沿线国家的就业问题,促使经济增长,最后让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,取得和平共赢的结果;
郑教授同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,比如中国国内的一带一路泛政治化的趋势,以及政府起劲,私人企业响应不够等现象。另一方面,国企很积极,但没有人协调,造成在国外中国人跟中国人竞争,搞低价战术。搞了很多基础建设让其它人赚钱了。这些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出现也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。
胡博士指出,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非常重视跟亚洲最重要经济体 -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和交往,因为这对本国的发展至关重要。当然,目前新中和马中关系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,但只要各方本着互信务实的方针,求同存异,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互相合作得到妥善解决。
胡博士总结说, “一带一路”在东南亚的推广,机遇是远高于其挑战的。希望中国政府能更设身处地的与沿路各国国情配合,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。
近期评论